“五花馬,千金裘,呼兒將出換美酒,與爾同銷萬古愁。要這么讀,盛唐氣象就出來了。”7月8日上午,第十一屆江蘇書展期間的“書香中國·全民閱讀大講堂”第二場開講,中國出版協會副理事長聶震寧以“怎樣提升你的閱讀力”為題,詳解閱讀力的重要意義以及如何提升閱讀力。講座期間,他即興誦讀李白的《將進酒》,贏得了現場讀者的熱烈掌聲。

閱讀,百年發展的不竭動力與源泉
“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史是一部學習史,也是一部閱讀史。”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,講座開始,聶震寧通過回顧中國共產黨的百年閱讀歷史,闡述了閱讀在黨的百年發展進程中,在傳播馬克思主義、提升黨的戰斗力、推動黨的發展壯大等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。
在黨的創建和大革命時期,閱讀是覺醒年代的一枚火種,“大家應該都看過《覺醒年代》,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可以說就是從閱讀馬克思主義的經典著作、從閱讀社會主義一些重要著作開始的。隨著'新青年叢書'、毛澤東主編的《湘江評論》和周恩來主編的《覺悟》等系列期刊的出版傳播,影響了一代青年人、一代仁人志士走向了革命的道路。”
在艱苦的革命戰爭年代,閱讀仍然是革命者生活中一件重要的事情,并成為了提高戰斗力的一種手段,“長征路上的毛澤東,即便因病躺在擔架上,仍舊在閱讀馬列書籍。據走完長征的劉英和吳亮平回憶,行軍途中毛澤東讀過的經典著作有《兩個策略》《國家與革命》和《反杜林論》等。”通過回顧中國共產黨的百年閱讀歷史,聶震寧強調,“閱讀是中國共產黨百年發展的不竭動力與源泉,也將成為新的偉大征程的更強動力。”
路遙和莫言,讀書成就了他們的文學夢
作為我國全民閱讀的主要倡導者、領讀人,聶震寧首次提出“閱讀力”的概念?!堕喿x力決定學習力:提高閱讀力的11堂課》是國內第一本系統地闡述閱讀能力提高方法和測評方法的專著,將“閱讀力”這一概念深化到實用層面。對于個人而言,閱讀力又具有怎樣的作用?為什么要提升閱讀力?聶震寧認為閱讀力是學習力的基礎,他通過兩個作家的成長故事向觀眾闡述閱讀的重要作用。
作家路遙的長篇小說《平凡的世界》,一直是許多大學圖書館借閱率最高的書籍之一,他本人的成長,與閱讀有著密切的關系。
“有一次路遙到大學去演講,回憶起20世紀50年代,他上小學時因為沒錢,買不起一毛錢一張的電影票,就從下水道鉆進縣體育場看電影,結果還是被工作人員抓住趕了出去。”后來,路遙發現,雖然電影看不到,但是縣新華書店那里可以看書,就常去那兒蹭書看,不過那時候書店不讓人整天在那兒讀書,他經常被趕出去。所以他上到初中后就經常去縣中學的圖書館讀書,“在班主任的幫助下,路遙廣泛涉獵各種書籍。在同學們的印象中,路遙總是如饑似渴地吞噬他所能找到的精神食糧,抓住一切機會讀書看報。”
“我國首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,小學還沒讀完就輟學了。他后來的文學功底全靠他的個人閱讀。莫言從小就對閱讀感興趣,到處找書來讀。為了跟鄰村同學借一本繪圖版的《封神演義》,就到那個同學家中替人家推磨。推磨很枯燥乏味而且很累,可為了讀到繪圖版的《封神演義》,再苦再累他也忍了。廣泛的閱讀為這位作家打下了相當堅實的文學底子。”
歐陽修讀書,枕上、馬上、廁上皆可
在講座的最后部分,聶震寧向讀者們分享了提高閱讀力的方法。聶震寧認為,閱讀力由閱讀興趣、閱讀習慣、閱讀能力三個要素構成,“提高閱讀力的答案就在這里:第一,要激發閱讀興趣;第二,要培養閱讀習慣;第三,要提高閱讀能力。”

“哪里有興趣哪里就有關注,哪里有記憶哪里就有學習,繼而還會有探索。”聶震寧指出,家長可以通過陪伴孩子閱讀,營造讀書環境,來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。在挑選書籍時,也要從孩子的興趣愛好出發,挑選孩子喜歡、適合孩子閱讀的書籍,從而激發閱讀興趣,養成閱讀習慣,并形成終身閱讀的習慣。
日本的繪本大師松居直在《幸福的種子》一書中,記載了他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經歷。他每天固定一個時間閱讀,千方百計排除一切干擾,跟孩子一起讀。于是,孩子就養成了閱讀的習慣,一到時間了,孩子就會帶著自己的書,集中在一個沙發圈里開始讀書。有時候,他因為忙,比如接了一個電話,沒能趕過來,孩子就自己開始閱讀了。
中國古代的大文人,都有閱讀習慣和秘籍。“歐陽修的閱讀習慣是,枕上,馬上,廁上??吭谡眍^上看書,現在還有很多人這么做,但據說對視力不好,我們也不必過度提倡。馬上看書,我覺得很好,古人那時候沒有高鐵,沒有飛機,也沒有汽車,出行的時候騎馬緩行,在馬上看書。”他建議現代人,出門可以帶本書,利用零散時間閱讀。
聶震寧還建議,無論是校園閱讀還是家庭閱讀,都應該注重誦讀,他分享了去年疫情居家期間,他和夫人、兒子每天選擇固定時間來進行誦讀的體驗,《將進酒》便是他們誦讀的名篇之一。 |